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的“数字密码” 光明区携手华为及伙伴打造智慧社区

社区智慧化,焕发新活力

发现车辆违规停放,智能识别设备立刻发起警报,工作人员迅速到场处置;井盖出现问题,拍照上传到“微家园”APP,城管部门第一时间响应;老人长期没有走出家门,“红小二”收到提示,及时上门探望……这里不是高档小区,这里是光明区光明街道东周社区,一个十分普通的基层社区。

近年来,随着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,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到基层治理、服务层面,智慧社区不再是科学家头脑中的灵光一现,而是落地生根的现实。在光明,一直被视为管理难点的基层社区,依托华为与合作伙伴的数字技术支持,正在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“数字进化”。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、精细化,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创建确立了鲜活而立体的样本。

社区管理提升“精度”

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

实现社区精细化运营

目前,东周社区2.2万居民正感受着医、食、住、行、乐的多场景智慧化提升。其中,东周社区木墩新村、木墩旧村、新南村三个城中村的治理在这次“数字进化”的变革中脱胎换骨,三个城中村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,现有人口约为1.4万人。东周社区党委书记祝晓东表示,在此之前,社区城中村曾经面临着本地居民和外来租户掺杂、人员流动频繁、结构复杂的问题,普遍存在人难管、车难管、事难管、矛盾纠纷多、市容环境差等难题,这些问题成为长期困扰社区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。

而现如今,记者看到东周社区木墩新村内道路干净整洁,车辆停放整齐,疫情防控、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随处可见。城中村里以往难以清除的“牛皮癣”小广告被物业人员彻底清除,公园健身器材安装完备。

来到东周社区木墩新村党群服务站的监控大厅,一个硕大的显示屏映入眼帘。“这是光明区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,社区的人口、企业、消防设备、楼栋数据和街道、小区、群众诉求、企业隐患情况都可以在上面看到。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。

通过这套平台系统,可对辖区内的高清摄像探头、智能道闸、门禁系统进行统一调度指挥,并且,依托大数据云平台、智能图像识别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,对人员、车辆实现智能管控,异常事件自动上报,对辖区内的“公共空间”进行实时监控。

“识别”只是智慧社区的初级层面,如何实现快速响应才是智能化管理的关键。东周社区的网格员蔡志珊介绍,该综合指挥平台集成了社区管理的多个APP,比如网格员的“治理通”APP、安监巡查的APP,一个事件上报了之后,平台会根据事件性质进行智能化分拨,相关负责人会收到处理信息提示,如果问题没有及时解决,系统会一直显示该事件处于正在处理的过程当中,超时了还会发出预警,并再次对相关负责人发出提示短信。另外,再比如我们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某处消防隐患,网格员通过“治理通”APP上报到指挥平台,平台会第一时间分拨给对应的安监消安工作人员,提示他们尽快处理。

通过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,构建起“事前智能预警、事中分拨调度、事后智慧分析”的事件闭环处置体系,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。

社区服务更具“温度”

“微家园”“红小二”等提升居民幸福感

如果说社区管理关注的是“精度”,那么社区服务更在乎的则是“温度”。

过去,独居老人看护服务依赖于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帮扶,缺乏智慧化手段支持,无法及时发现紧急情况。而在光明的智慧社区里,如果监控系统长期没有监测到辖区孤寡老人的出行信息,便会自动上报给平台,“红小二”们会及时上门看望,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筑造一道可靠的屏障。通过特定图像识别和签到,居民还能够确认老人小孩是否安全到家,或是否安全到党群服务中心参与活动。

另外,“红小二”也是光明街道的一张“亮丽名片”。这是光明街道在网格党建基础上大胆探索党员服务的新模式,通过建立由支部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团员、义工、热心居民等组成的“红小二”服务队,零距离服务群众。曾获得过“服务之星”称号的郑兰娇表示,“红小二”的身份让她与居民更为贴近,现在她每周都会主动上门探访,了解街坊邻居的需求,一些解决不了的,她会向小区网格党支部反映。

孩子放学之后,如何安排孩子的去处,是摆在双职工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。针对这种情况,东周社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设光明“四点半课堂”,在这里,“红小二”们为辖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、免费托管、兴趣班等服务,不仅能帮助孩子提升课业成绩,还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培养更多兴趣。

在走访中发现,一个名叫“微家园”的小程序已经成了东周社区居民的日常必备应用。“每当我看到社区内有垃圾乱堆放、违法停车的行为时,我都会使用小程序内的‘随手拍’功能,向社区反映问题。”家住木墩新村的刘阿姨说。

东周社区“红小二”小刘介绍,“微家园”小程序由光明区政数局牵头,中电科开发打造,华为提供底层技术支持。该小程序可在线上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服务,目前已经上线了福利计算器、旧物流转、线上招工等10余个智慧应用。

打开“微家园”小程序,居民可以在里面“找钱”“找物”“找工作”。其中,福利计算器应用汇聚了省、市、区三级政府的补贴福利政策,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份和特点,选择标签,系统就可以自动计算出你可以领多少补贴;旧物流转应用则让社区来来往往的居民闲置旧物更加充分地被利用,提升邻里共享互助;此外,红职介应用还汇聚了街道、社区的企业招工信息,务工居民可以一键找到符合自己技能、离自己近的工作机会,有效帮助居民就业,而且还融合了企业信用数据,让居民避开失信高危企业和工作,保障居民的权益。

“‘微家园’不只是一个服务平台,还是一个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邻里互动的一个重要载体,借助于它,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。”刘阿姨表示。

“4321+X”重构社区管理体系

旧社区焕发出新活力

东周社区的智慧化实验并非孤例。

2020年,光明区政数局开始与华为、证通电子、中电科携手,共同为辖区内的多个社区进行数字化改造,东周社区、白花社区等成为首批试点社区。通过运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,整合社区内外资源,搭建面向城市、覆盖社区的智慧大脑,构建社区“服务+治理”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。

社区规模不大,但对其数字基础设施的重构相当于再造了一个“生态”。据了解,光明区智慧社区一期建设内容就包括“4321+X”,其中“4”是指4张数据网,即在社区融合政务网、视频专网、物联网和互联网;“3”是指3个智慧社区业务领域,包括社区治安、社区治理、社区服务,三个领域交叉融合;“2”是指2大平台,社区治理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;“1”是指1个智慧社区数据池;“X”是指通过4321的体系支撑,为社区各类主体提供的多元应用。

“智慧”是数字化时代城市的别样风景。智慧之城建设的加快推进,在为市民带来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同时,也在重新定义着智慧社区。特别是深圳,无数个老旧基层社区为新深圳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,这里有着浓郁的烟火气,更蕴藏着深圳城市发展变迁的记忆,光明区与华为合力推进的这场社区智慧化运动,正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。